變壓器預防性試驗標準規程及主要項目
預防性試驗: 為了發現運行中設備的隱患,預防發生事故或設備損壞,對設備進行的檢查、試驗或監測。它是電力設備安全運行和狀態檢修的基礎。
標準規程: 主要的依據是國家標準和電力行業標準。
GB 50150-201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
DL/T 596-2021 《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
GB/T 1094.1-2013 《電力變壓器 第1部分:總則》等系列標準。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企業還會制定自己的企業標準,通常比行業標準更嚴格。
主要預防性試驗項目及目的 變壓器預防性試驗可分為例行試驗和診斷性試驗兩大類。例行試驗是定期進行的,診斷性試驗是在例行試驗發現問題或需要深入研究時才進行。 以下是常見例行試驗項目:
| 試驗類別 | 試驗項目 | 主要目的 |
| 絕緣特性 | 絕緣電阻及吸收比/極化指數 | 檢查變壓器整體絕緣是否受潮、部件表面是否臟污或有局部缺陷。 |
| 介質損耗因數(tanδ) | 靈敏地反映變壓器整體絕緣受潮、老化、劣化等分布性缺陷。 | |
| 繞組直流電阻 | 檢查繞組導線的焊接質量、分接開關的接觸狀況、引線連接是否良好、匝間有無短路等。 | |
| 油化分析 |
絕緣油試驗 (擊穿電壓、介質損耗、含水量、色譜分析等) |
油色譜分析(DGA)是核心,能靈敏地診斷變壓器內部過熱、放電等潛伏性故障。其他項目檢查油的絕緣強度。 |
| 電氣強度 | 泄漏電流 | 檢查變壓器絕緣的受潮和表面臟污情況,其試驗電壓較高,比絕緣電阻更有效。 |
| 交流耐壓試驗 | 考核主絕緣強度的關鍵試驗。檢查變壓器在運行中可能承受過電壓的能力,發現集中性缺陷。 | |
| 特性參數 | 變比試驗 | 檢查各分接的電壓比是否正確、分接開關指示是否正常、繞組是否存在匝間短路等。 |
| 空載電流和空載損耗 | 檢查鐵芯硅鋼片間絕緣、穿心螺桿絕緣、繞組是否存在匝間短路等。 | |
| 短路阻抗試驗 | 檢查繞組是否發生變形。 | |
| 專項檢測 | 繞組變形試驗(頻響法/FRA) | 診斷變壓器在遭受短路電流沖擊后,繞組是否發生位移、扭曲、鼓包等變形。 |
| 局部放電試驗 | 檢測變壓器內部是否存在局部放電,是評價絕緣性能的重要指標。 |
標準規程與周期
主要依據 DL/T 596-2021,其規定的試驗周期和標準如下(具體以最新標準為準):
1. 試驗周期
定期試驗: 通常每1-3年進行一次。例如:
絕緣電阻、繞組直流電阻、絕緣油簡化試驗、tanδ等,一般1-3年一次。
油色譜分析:對330kV及以上變壓器,通常3個月一次;110-220kV變壓器,通常6個月一次;35kV及以下重要變壓器,通常1年一次。
新投運時: 投運前必須進行全部交接試驗。投運后(例如72小時、1個月、3個月)應增加檢測頻次,特別是油色譜分析。
大修后: 無論是否到期,都必須進行相關試驗。
必要時: 變壓器經歷近區短路跳閘、重瓦斯保護動作、懷疑有故障時,應立即進行相關試驗。
2. 部分項目標準舉例(以35kV及以上油浸式變壓器為例)
絕緣電阻:
本次測量值與上次相比不應有明顯下降(通常不低于上次值的70%)。
吸收比(R60"/R15")在10℃-30℃時,一般不應小于1.3;極化指數(R600"/R60")一般不應小于1.5。
繞組直流電阻:
相同互差:1.6MVA以上變壓器,各相繞組電阻相互差值不應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無中性點引出的為線間差值)。
同相分接間互差:與以前相同部位測得值比較,其變化不應大于2%。
tanδ(20℃):
330kV及以上:不大于0.5%
35-220kV:不大于0.8%
與前次測試值相比不應有顯著增大。
絕緣油擊穿電壓:
15kV以下設備:≥ 25 kV
15-35kV設備:≥ 35 kV
66-220kV設備:≥ 40 kV
330kV設備:≥ 50 kV
500kV設備:≥ 60 kV
交流耐壓:
試驗電壓值按標準規定,與設備電壓等級和絕緣水平有關。例如,35kV繞組出廠試驗電壓為85kV,預防性試驗電壓為72kV。
- 上一篇: 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設備及試驗方法
- 下一篇: 絕緣油介損測試儀選型方法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