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局放屏蔽室選型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
明確局放測試需求,這是所有決策的基礎。
被測對象(DUT):
類型: 是電力變壓器、GIS(氣體絕緣開關設備)、高壓電纜、互感器還是其他設備?
最高試驗電壓: 這決定了屏蔽室內的高壓引入系統(套管或壁套)的電壓等級。
最大尺寸: 決定了屏蔽室的最小內部凈空尺寸。
背景電磁噪聲水平:
目標本底: 您希望屏蔽室內的背景噪聲降至多少?例如,要求低于 2 pC 或 1 pC。這直接決定了所需的屏蔽效能(SE)。
局放檢測頻率范圍:
傳統電氣法: 通常關注工頻及諧波,以及數百kHz至數MHz的頻段。
UHF(特高頻)法: 用于GIS和變壓器,頻率范圍通常在300 MHz ~ 1500 MHz,甚至高達3 GHz。
AE(聲發射)法: 對屏蔽效能無特殊要求。
使用的檢測方法決定了屏蔽室需要有效屏蔽的核心頻率范圍。
第二步:確定屏蔽室核心性能指標
基于第一步的需求,確定以下關鍵參數:
屏蔽效能(Shielding Effectiveness, SE)
定義: 屏蔽室外外部場強與內部剩余場強的比值,單位為分貝(dB)。這是最重要的指標。
選型建議:
對于常規局放檢測(< 1 GHz): 選擇在 1MHz ~ 1GHz 范圍內,屏蔽效能 ≥ 60 dB ~ 80 dB 的屏蔽室。這足以將外部無線電、電視信號等大幅衰減,滿足pC級檢測要求。
對于UHF局放檢測(> 300 MHz): 必須重點關注高頻段(如1GHz) 的屏蔽效能,建議選擇 ≥ 80 dB ~ 100 dB 的型號。確保對手機信號(900MHz/1800MHz)、Wi-Fi(2.4GHz/5GHz)等有極強的抑制能力。
參考標準: MIL-STD-188-125, IEEE 299.1。
截止頻率(f_c)
定義: 將屏蔽室視為一個大型波導,其能夠有效傳播電磁波的最低頻率。低于此頻率的電磁波會急劇衰減。
重要性: 截止頻率決定了屏蔽室的最低有效屏蔽頻率。為了抑制外部低頻干擾(如AM廣播,500kHz ~ 1.6MHz),需要較低的截止頻率。
選型建議: 通常要求 f_c ≤ 50 kHz。這需要通過使用足夠大的屏蔽室體積和合適的結構來實現。
諧振特性
定義: 屏蔽室是一個封閉的金屬空腔,會在特定頻率(諧振頻率)上產生駐波,導致該頻率點的屏蔽效能下降,并可能干擾局放信號的測量。
選型考慮: 無法避免,但可以通過在室內安裝射頻吸波材料來抑制諧振峰值。對于UHF檢測,這一點尤為重要。
第三步:確定屏蔽室結構與類型
主體結構選擇:
模塊化鋼板拼裝式:
優點: 易于拆卸、搬遷和未來擴展。安裝相對快捷。
缺點: 接縫處的屏蔽效能依賴于電磁密封襯墊,長期使用下可能存在老化風險。整體強度和氣密性略低于焊接式。
適用: 對靈活性要求高、未來可能需要移動或擴建的實驗室。
鋼板焊接式:
優點: 屏蔽效能極高且穩定,無接縫泄漏問題。機械強度高,氣密性和防火性好。
缺點: 不可拆卸,造價高,施工周期長。
適用: 對屏蔽效能和永久性要求較高,需要長期多次檢測的場景,或者是國家級檢測中心、第三方權威機構等。
屏蔽門:
類型: 手動/電動、單扇/雙扇。
關鍵: 門與門框之間的刀口-彈性指簧密封結構是保證屏蔽效能的關鍵,必須選擇高質量的設計和材質。
濾波器與波導窗:
電源濾波器: 必須為低通型,其額定電流、電壓要滿足試驗設備需求,同時屏蔽效能要與屏蔽室本體匹配。通常需要三相四線制大電流濾波器。
信號/光纜接口板: 所有進入屏蔽室的信號線都必須通過專用的濾波器接口板或光纖波導。強烈推薦使用光纖,因為光纖本身是絕緣介質,不會引入干擾。
通風波導窗: 采用蜂窩狀結構,其孔洞尺寸和深度決定了其截止頻率,必須滿足屏蔽效能要求。
第四步:其他關鍵考量因素
尺寸與凈空:
內部尺寸需考慮:被測設備體積 + 高壓引線安全距離 + 檢測設備及人員操作空間。
推薦留有足夠的余量,通常長寬高都應比被測設備大3-5米以上。
絕緣與接地設計:
絕緣設計: 屏蔽室本身是一個良導體,必須與高壓試驗回路有足夠的安全距離,或通過絕緣支柱進行隔離,防止對屏蔽體放電。
接地: 屏蔽室必須有單獨、良好的接地極,接地電阻通常要求 ≤ 1Ω。接地點的設計和施工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安全和屏蔽效果。
結構強度:
屏蔽室的墻壁和屋頂需要能承受內部安裝吊車、照明系統等附加設備的荷載。
內部環境:
照明: 應采用直流或高頻LED照明,避免工頻熒光燈產生的干擾。
消防、空調、監控: 這些系統的引入不能破壞整體的屏蔽完整性。
- 上一篇: 電壓電流互感器校驗儀的選型方法
- 下一篇: 變比組別測試儀的應用范圍及標準規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