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儀應用及標準規程
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儀試驗標準與規程
在進行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時,必須遵循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規程,以確保檢測的規范性和結果的可比性。
主要國際標準
IEC 62478:2016 《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 - Measurement of partial discharges by electromagnetic and acoustic methods》
這是關于使用電磁和聲學方法測量局部放電的核心國際標準,為超聲波檢測提供了技術框架。
主要中國標準
GB/T 7354-2018 《高電壓試驗技術 局部放電測量》
等同于IEC 60270,雖然是針對電氣法的標準,但其對局部放電的定義、基本概念同樣適用于超聲波法。
DL/T 1250-2013 《電力電纜線路局部放電檢測方法及應用導則》
明確規定了包括超聲波法在內的多種方法在電纜局部放電檢測中的應用。
DL/T 1630-2016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局部放電帶電檢測技術導則》
詳細規定了GIS設備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的技術要求、方法和判斷準則。
Q/GDW 11059.1-2013 《開關設備局部放電帶電測試技術現場應用導則 第1部分:超聲波法》
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標準,對開關柜的超聲波檢測方法、周期、信號分析和診斷給出了非常具體的規定。
Q/GDW 1168-2013 《輸變電設備狀態檢修試驗規程》
國家電網的核心規程,其中明確將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作為開關柜、GIS等設備的一種推薦或要求的帶電檢測項目。
JB/T 10785-2007 《局部放電超聲波檢測儀》
對超聲波檢測儀本身的技術條件、性能參數和測試方法做出了規定。
檢測流程與判斷依據(遵循規程的核心)
檢測前準備:了解設備歷史、運行狀況,確保測試安全。
背景噪聲測量:在遠離設備或已知無放電的區域測量環境噪聲水平。
檢測策略:采用“分區掃描”和“重點測量”相結合的方式,對設備的各個關鍵部位(如斷口、母排連接處、絕緣子等)進行檢測。
信號分析:
特征量:主要觀測dB值(或μV值)、50Hz/100Hz相關性(工頻相關性)、相位分布模式(PRPD譜圖)。
判斷方法:
閾值法:與背景噪聲比較,若信號顯著高于背景(如大于5-10 dB),則懷疑存在放電。
橫向比較法:對同一變電站內結構相同的設備進行比較,信號明顯偏大的設備可能存在缺陷。
趨勢分析法:對同一設備進行定期檢測,觀察信號幅值和模式的變化趨勢,持續增長則表明缺陷在惡化。
診斷與報告:綜合超聲波信號的幅值、頻率特征、相位模式和聲音特性,結合設備結構和運行歷史,給出診斷結論,并按照規程要求出具檢測報告。
超聲波檢測技術主要適用于以下幾種典型的缺陷和場景:
表面放電(電痕)
場景:絕緣子表面臟污、潮濕、存在導電性污染物。
超聲波特征:通常伴隨有連續的“嗡嗡”或“嘶嘶”聲,信號穩定。
電暈放電
場景:發生在尖銳的電極邊緣(如刀閘觸頭、母排毛刺),尤其是在空氣中。
超聲波特征:有規律的“噼啪”聲,在工頻周期的正負半波均可能出現。
內部放電
場景:固體或液體絕緣材料內部存在氣泡、空隙或分層。
超聲波特征:聲音較沉悶,信號強度與缺陷在設備內部的位置深度有關,定位難度較大。
懸浮電位放電
場景:設備內部有未接地的金屬部件(如屏蔽罩松動、螺絲脫落),因電容耦合而獲得懸浮電位。
超聲波特征:信號強烈且不穩定,有劇烈的“噼啪”或“噠噠”聲,是危險性很高的一種放電。
電弧放電
場景:導體間直接或通過污染物形成的短路。
超聲波特征:能量巨大,聲音響亮、刺耳,通常意味著故障已經非常嚴重。
典型應用場景總結:
日常巡檢與狀態監測:作為預防性試驗的一部分,定期對開關柜、變壓器等進行普查,建立設備狀態基線。
故障定位與診斷:當設備出現異常(如異常聲響、在線監測報警)時,使用超聲波儀進行精確定位,找出故障點。
安裝/檢修后驗收:在新設備投運或大修后,使用超聲波儀檢查是否存在因安裝不當導致的毛刺、接觸不良等問題。
惡劣環境下的檢測:在電磁干擾強烈的變電站環境中,超聲波法因其抗干擾性而具有獨特優勢。
- 上一篇: 便攜式多功能局部放電測試儀選型方法
- 下一篇: 電力電纜絕緣電阻測試儀的選型方法














